读《管理你的每一天》摘要
从建立工作模式、专注、工具到创意,提供了一些实用建议。
摘要
我們現在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「回應式的工作流程」。我們努力回覆最新的電子郵件、簡訊、推特,避免被訊息淹沒之際,生活已被身邊的許多「收件匣」蠶食鯨吞。這種作法最大的問題是,你一天中最精華的時間都用在解決其他人的急事。
建立堅實穩固的工作模式
工作模式固定可以讓我們知道每天有多少時間可以利用,讓工作流程和體力互相配合,創作時我們的心也能有規律的節奏。
- 先做創意工作,再做回應工作。也就是說,關掉手機和電子郵件,每天保留一大段時間,根據你自己的優先順序,投入創意工作。你會覺得不自在,有時還會惹惱其他人。不過,讓幾個人因一些小事失望,總好過讓空收件匣取代自己的夢想。否則,你只是在犧牲自己的潛力,以換取專業的假象。
- 從調整體力的節奏開始。注意你每天哪個時段精力最充沛,把這段珍貴的時間用來做最重要的創意工作。
- 為每個工作天設定開始與結束的時間,即使是獨自一人工作也一樣。將不同時段分配給創意工作、開會、通信、事務性工作等等。當每天的行程越來越像是充滿創意的習慣,而非乏味的例行公事,你就知道自己找到有效的工作模式了。
- 把握每次的承諾。訓練自己把答應自己或其他人的事情,記錄在某個絕對不會忘記的地方。那會幫助你更有效率地回應他人的要求,你與他人的合作能力也會更好。如果一整天不斷增加待辦事項,事情就永遠做不完,幹勁也會急速下滑。大多數的事情可以留到明天再做,那就明天再做吧。
- 固定工作頻率讓開始更簡單。我們常會高估自己短期內能做的事,低估長期(持續、慢慢地做)可完成的事。我每天寫作的時間通常長達好幾小時,雖然有時也會只寫短短十五分鐘,不過,我從沒有一天停過筆。「每天都做的事,比偶一為之的事更重要」。
- 養成規律、腳踏實地的工作習慣。即使不想工作,尤其是無心工作的時候,還是要在此時、此地、像這樣工作,這個觀念非常重要。能夠不受情緒左右正是職業與興趣的差別。
- 創意人也必須推銷自己的創意。
- 在一天的工作中加入充電時間。睡眠比飲食更重要;遵循「日內節律」,高效工作九十分鐘後,就會達到負荷能力的極限,專注處理最可能增加長期價值的挑戰,持續六十到九十分鐘。
- 給自己機會獨處,每天冥想一次。心靈的平靜能幫助我們知道哪些事情才重要、聽見創意的聲音,不會被日常工作與網路互動的雜音給淹沒。
在極易分心的世界中找到專注力
- 「專心時段」法利用事先安排會議這個大家熟悉的概念,讓你幾乎每一天都能預留一段時間,持續專心地投入最重要的創意工作。排定時間表的時機,通常是在一週開始或是前一週結束時。主要差別在於要把這段時間和其他會議一樣標在行事曆上,如果公司使用互相分享的行事曆系統,這點更重要。保留專心工作的時間只是成功的一半,另一半則是抵抗分心,也就是說,不收發電子郵件、不上網、不接打手機。
- 人的心智只有做高度自動化的行為(例如走路)時,才有辦法一心多用。一邊讀書一邊使用即時通訊軟體,或一邊寫作一邊看電視,不管是什麼樣的組合,結果都一樣:成果品質都會受到影響,而且比專心只做一件事時耗費更多時間。
- 該怎麼讓我們覺得工作有所進展?因為如果你能創造工作的進展,我想其他的事情都只是小小的障礙。或許可以寫寫工作日誌、或把舊版檔案保留下來、也可以每天都為正在進行的文件開個新檔,為工作進展留下清楚的紀錄。
- 環境對最後的決定影響甚鉅。(一)周遭世界想引誘我們;(二)周遭世界會影響我們(例如選擇架構);以及(三)我們對誘惑的抵抗力沒有很好。
- 設定計時器,限時完成任務:用不相關的獎賞獎勵工作成果,例如,達到某個程度之後可以到茶水間喝杯飲料、或登入社群媒體三分鐘;寫下每個侵擾你、干擾你的負面想法,稍晚時安排十分鐘的檢視時間,找出讓自己焦慮的念頭,把它們消除。
- 把精力上升與下降的時間記錄下來,有助於安排需要費心與不需費心的工作。找到精力的漲潮與退潮期後,就能使用計時器來記錄並指示何時該變換工作,避免疲勞和浪費時間。
- 在與人保持聯繫、從事有目標的活動時,花點時間體驗相反的生活,脫離訊息之流,真正活在當下,這對創意人士的幸福和表現都很重要。
- 空出一段不接收刺激的時間。讓這段時間完全不受侵犯,專注在長期看來最重要的兩至三件事。利用這段時間思考,消化所學,並進行計畫。聆聽他人意見時也要傾聽自己的心聲。敞開心胸迎接機緣。
駕馭工具
- 認清你的複合目標。任何一封電子郵件都可能是達成目標的墊腳石,關鍵取決於寄件者和信件主旨。想透過收件匣達到你的目標,最重要的規則是,必須犧牲會分散注意力的機會,以保住你最重要的目標。
- 必須付出相當的努力,才有辦法謹慎以及主動而非被動地使用社群媒體。當我們夠謹慎,就會知道為什麼要登入社群媒體,完成目的後也能完全抽離。
- 安息日的精神是,每個禮拜有一天必須把心情轉為不同模式,必須不工作。大腦和靈魂每個禮拜都需要重新設定。每個禮拜都改變體驗世界的方式,才是真正重要的事。
- 睡前不應該收信,那樣會過度刺激大腦。你需要的只有放鬆心情。
- 任何進入凡人生命的巨大事物,一定會帶來詛咒。
- 站著工作、跑步機辦公桌,或一天當中找機會站著或走一走,能讓數位時代的生活型態更健康。
- 螢幕呼吸中止症是坐在電腦、行動裝置或電視螢幕前時,暫時呼吸停止或呼吸變淺的現象。腹式呼吸、菩提格呼吸法(能幫助有恐慌症、用口呼吸、乾咳等呼吸不順症狀的患者,讓他們隨時能維持正常的呼吸方式)、武術、瑜伽呼吸法都可能幫助我們放鬆,活絡副交感神經,讓身體保持健康、穩定的自律神經反應。
- 自我尊重和禮節已經被擠出我們的生活,取而代之的是方便的聯絡方式,甚至工作也不受時間與地點限制,全面滲透我們的私人生活。問題的核心在於,我們已經搞不清楚「緊急」和「重要」的差別,現在所有事情都被分到「緊急」類。為自己空出時間就和遛狗、推小寶寶出去走走、手上不拿任何行動裝置去約會、任何一件事一樣簡單。自我尊重、優先順序、禮貌、好習慣,並非潮流可以取代的陳舊理想。要把注意力放在哪裡是你的選擇。
磨練創意思維
- 晨間隨筆。早上一開始就把腦中自然流出的想法寫在三張紙上,當作探索潛在的點子、突破大腦的過濾、讓文思之泉開始流動的一種方式。
- 「不必要的創作」對任何用腦工作的人來說,都不可或缺。不必要的創作給你探索新可能、跟隨不切實際的好奇心的自由。把空閒時間想做的計畫列成清單,每個禮拜(或每天)排定特定時間,做做清單上的計畫。如果你經常讓自己探索「鄰近的可能性」,不限制方向,生活和工作中的創作會更容易有所突破。
- 面對難纏的問題時,解決方法通常是暫時抽離。老是覺得自己該做什麼,這種想法的艱難之處是,你很容易低估無所事事那段時間的價值,其實那些時刻非常重要,在日常生活中就等同於做夢的時間,能讓事情得到釐清、重新洗牌。
- 接受自己的限制是往前邁進最好的方式。
- 監控、補充體力可以增加創意的產出。許多最傑出的創意人士每天都會在精神上或身體上做好準備。規律的睡眠也沒有什麼壞處。每天冥想是另一種準備方式。
- 最大的石頭要先放,不然其他東西就放不下了。我想我們都需要有那份自覺。我們沒時間,是因為用「沒時間」當藉口很省事,也或許是我們不想挑戰自己。
- 有意識地決定不受完美主義控制,就能帶來巨大的改變,不論是在突破限制的能力與享受創作的過程上。實用主義者的方式:我先明確設定有意義的成果,接著弄清楚要創造成果中間所需的步驟。計算現在到預定完成的日期還有多少時間。我說的「時間」,意思是有幾週、每週有幾小時可以進行這項專案。然後將時間分配到各個步驟,分配的標準是根據完成每項步驟的主要工作最少需要多久時間,以及某項主要工作對整體專案成功的重要性。我對「完成」的定義是作品至少已達到最低標準,也知道我已經在這個專案所能分配到的時間與資源下盡力做到最好。
- 停下腳步,自問遇到的是什麼樣的瓶頸,一旦清楚了問題的本質,要解決就簡單多了。
- 只有專注於內在動機(例如:對素材的著迷,或單純享受創作的愉悅)才能有最好的成果。面對自我懷疑、批評、拒絕時,仍能堅持下去。
你可以做到多專業?
專業人士究竟是怎樣的人呢?
專業人士是不管周遭或自己內心發生好事或壞事,都能持續努力工作,保持專業倫理的人。
專業人士每天都會工作。
專業人士即使受傷也會堅持工作。
專業人士不會介意成敗。
對我來說,終究還是要回到工作本身。隨著專業等級的上升,專業人士會變得更年輕、更天真。這很弔詭。我們會變得尖酸刻薄又憤世嫉俗,但我們也更接近奇蹟。人必須如此,否則無法繼續前進。任何其他的動機都會讓你精疲力竭。
你培養了一種習慣,這種習慣隨著時間變得越來越簡單,也越來越不以自我為中心。我們交出自己,在過程中專業水準逐漸升級。無論我們的天賦是什麼,我們把自己交給天賦,把自己交給謬思女神、交給過程。
应用
参考
- Glei, Jocelyn K., et al. Manage Your Day-To-Day : Build Your Routine, Find Your Focus, and Sharpen Your Creative Mind. Amazon Publishing, 2013.
附件
版本记录
2024-05-08,初稿;